本来的提测时间由于后端与无线业务协调的关系一拖再拖,这时才体会到饭席上主管们的话:大公司的成本在于沟通。终于后端与测试号码在最后期限当天搞定,而前端几个重大问题却在这时反馈过来。特别是和内部几个人和主管开会后,才知道一堆规矩,啥wording不按设计稿而是按需求文档来,啥好友克隆不用做了,又得重新改。到了提测当天,下午组里要出去活动,而第二天又是大运会开幕放假,总之是草草的写完提测邮件,自己都发现一堆错误没弄完。
但没管那么多,下午直接去活动,又是打羽毛球又是吃巴西烧烤。第二天背着个书包,直接奔赴香港。到了香港和关东汇合,已经是12点半了,找到房间吃完饭就去转商场。各种粤语听不懂,还好和关东交流没啥障碍。关东反复提及香港没啥玩的,就是来买东西的,可怜本人工资才发10天的,加上路费,没啥闲钱,倒是对不住香港同胞了。而且本人除了吃外,就只有动漫的爱好了,无奈动漫啥的无国界,似乎也不用特地跑香港去买,于是决定买些有趣的零食。香港三日游开始,第一日尽管只有一个下午却最充实。首先是超级牛逼的购物中心,然后是香港历史博物馆,这是一个决定错误,应该去旁边的科技馆估计有趣些。。。再是星光大道,晚上又跑去看维港,最后跑回旺角,各种汉正街的夜市,挂眼科都很爽。第二天跑去坐船,到香港岛上看建筑,然后爬山去看整个香港的风光,时间没安排好,但是让关东破费不少。第三天,跑到电脑城乱逛,接着去又一个便宜的购物中心,买了不少吃的,再次不好意思的让关东破费。欠一屁股人情债才回到深圳,感觉自己光着双手过去又没带足钱,真是失败到极点啊。还好关东铁哥们,以后慢慢补偿吧。关东一家真是够意思啦,对比下来,本人简直就是冷血动物啊。这次是真正感到人间还有温情在的,本人欠缺的就是这种社会知识!
回到腾讯,还得面临技术知识的不足,提测自然一堆问题,这种体验测试自然都体现在前端出问题,啥ie7样式兼容,按钮失效,错误反馈不正确,还好wording没有出错。最后决定把这次提测归类为产品体验。于是再次修改,啥样式,wording,当然还要客户端支持,无线短信下发,im消息同步,各个环节。这时才第一次发现本人加入的真不是个小项目,尽管需要本人制作的,只是个小页面。brad又反映说函数库使用错了,还有有问题要积极与产品反映。反正是各种批评,还好后端也是问题一堆,倒不影响大局。
总结教训后,得出几个经验
- 得多用ie hack,写js也不要太在意代码味道,更关键是完成需求;能不能完成需求才是真理,代码味道只是加快开发效率,要是为此思考反而得不尝失;代码结构不好,重构就是啦。
- 多和产品交互沟通,有些东西就无法实现,或是实现了效果也不好,这些都得提前说提前打好预防针。类似登陆问题,或是错误wording的问题,都得和产品与交互沟通。开始不知道交互谁负责,所以也存在交流不到位的现象,但关键是本人不够主动。
- 多为产品与交互思考。她们思考都比较感性化,很缺少逻辑细节,什么错误提示,跳转样式,等等都没有考虑,这些需要你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万不可自做主张,否则出错就得你背黑锅了。也得学会为产品拿主意,你提出意见了,她也就不会又提出新思路新需求啦。
- 开发效率较低,特别不能多线开发,这个有待提高。这个项目如此简单,应该可以和其他项目并行推进。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应该学会去沟通要求,接些好活做。也无需每次有反馈就修改,可以等积累一点工作量后再修改,节约时间精力。
总之是完成需求为第一要务,接着是学会讨价还价,找准最好的实现方式。这就要求不仅从技术方面考虑,还得从用户从产品从交互方面考虑,及时反馈,学会为自己要资源。
腾讯的这种开发模式感觉是仍然小作坊式的,与原来不同的在于交互,产品,测试有专人负责,虽然开发起来舒服,但效率有影响,测试覆盖率与正确性也很难保证。所以才有了多次迭代,这也就解释了腾讯这种开发模式却很少出错的原因,因为每次迭代后都有测试,出错后再修改再提测,用次数来保证质量。但是啥小步改进多次迭代,还称之为敏捷,感觉有点无语。。。倒是后端一些测试平台比较有敏捷的样子。
之后集中精力和产品确认流程wording,与交互确认样式,修改样式。好不容易全部弄完之后,考虑到重绑流程,又有流程修改的问题。还发现交互也有规范需要遵守,啥投影效果,啥弹窗出现的样式都得遵守。于是再次重新修改。组长一直强调本人沟通不主动,他总会关心是否有问题没有解决,无论什么问题,只要提出,他都会去安排解决。这点比实验室的环境就好太多了,研究生实验室导师从来不闻不问,提出问题也只有空头陈诺,有时甚至解决不如不解决。可能公司就是讲究效率吧。
香港回来后,公司又安排出去旅游,还是三日游。回来后第一天,体力都有点透支,但是很开心,可以说在腾讯实习的这个暑假是本人一生目前为止最快乐充实的一个暑假。腾讯的这些人性化服务让本人忘掉了实验室的一堆不愉快,让人确实感到腾讯确实是很有诚意的一个公司。
部门的前端方向还在发展中,目前没有什么大项目可以孵化,如果能把Q+弄到手,那自然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根据定位估计比较困难。个人觉得这个组在3-5年内很难有大的变化,组内也没啥沉淀,故而觉得还是实验室能学到更多东西,只希望实验室能对待本人好点,不过研究生就是得过苦逼的生活啊。
技术能突飞猛进,关键还是看导师。散伙饭上高管劝本人留下来别去读啥研究生啦,但是本人在公司的技术方向上没有导师没有好的项目,结果估计也够呛,但是人生的发展也不是光靠技术。进入公司的时间与机遇也是很重要的,腾讯的三年肯定能遇上很多项目,这三年内如果能碰上好的项目,在事业上或是技术上,那肯定比读研要有利的多。这就是一场博弈啊。
最终还是选择离职去读研,只是考虑这样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离职前,提测了注册的页面,页面问题上没出啥问题了,倒是测试人员在用户体验细节上提出了些要求,什么选择框默认显示的条目项数,什么选择框出现的方向,确实让人印象深刻。腾讯对用户体验的要求是怎么深入到员工的工作中去的,以致产品,交互,测试都在思考用户体验的问题,这也确实是个有趣的值得学习的问题。
如何回答测试人员也是有讲究的,本人是直接回答“选择框默认显示的条目项数啥的是浏览器实现的,本人无法实现“;后来想来这种回答太直接,也抹杀测试人员的积极性,倒是后台同事一句”如果我们是乔布斯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啦“,产品的一句”QQ浏览器可以考虑实现一下“比较幽默,既回答了问题又不得罪人。这些说话的技巧,永远是本人需要学习的。
离职前后,一直思考读研,工作还有出国,本人到底选什么,到底追求什么,有没有机会成功。整个思考的过程也希望以后能记录下来。最后一天,由于测试号码的问题,没有提测重绑功能;下午离开公司去火车站,tomas出了好主意,又帮了大忙弄行李,也让本人感触良多。结论是做人才是本人最应该学习的,学会做人前先学会主动交流。